是简尼呀

红楼同人(北堂墨染*林黛玉) 2

北堂墨染*林黛玉



赈灾





进入冬日,天气越发寒冷。谢嫣然搓着手从屋外进来,一边任由丫鬟们将她身上的大氅脱去,拿到外间去清理沾满的雪珠,一边跺着脚抱怨,“这江南也太冷了,穿多少都觉得那冷风从四面八方往身子里钻。”


黛玉从小习惯了南方湿冷的天气,倒是无所谓,见嫣然冻得嘴唇都有些发紫了,忙亲自倒了一杯茶递给她喝一口暖暖身子,又将自己手里刚换的小手炉递给她暖手。嫣然喝了一杯热茶,又抱着手炉捂了好一会,方渐渐缓过来。


又抬眼去看黛玉,只见黛玉正半趴在炕桌上描花样子,便夸赞道,“妹妹描的花样子真好看,不知准备秀什么?”她见过也收到过黛玉绣的帕子和汗巾子,小小年纪女红精湛,不是她这样的粗手大脚的女汉子能比的。


“快过年了,想给姐姐做一双鞋子。”前几日又下了大雪,谢嫣然老是嚷嚷着脚上的靴子冷,穿着不舒服,她想到家里库房还有一些上好的皮子,便想着给谢嫣然重新做一双鹿皮靴子。她将描好的花样递给谢嫣然看,“姐姐喜欢那种花样子,我帮姐姐绣在鞋子上好不好?”


谢嫣然没想到前几日随口的抱怨竟被小姑娘记在了心里,不由心里一暖,伸手捏了捏小姑娘软嫩的颊肉,笑道,“你做得都好,只是别太累了,伤眼睛。”


黛玉乖巧地点点头。


谢嫣然又问她有没有乖乖吃药,今早吃了些什么,做了些什么,黛玉也一一答了。


因见窗外的雪越下越大,不由有些忧心。此次雪灾,牵连范围极广,墨染因这件事已经忙得好几日没有回府了。


“姐姐,姐姐……”黛玉伸手在谢嫣然眼前晃了晃,问她,“姐姐想什么这么出神?”


谢嫣然回神,“又下雪了……不知又有多少百姓要受苦了。”


黛玉疑惑地歪了歪头,“俗话说‘瑞雪兆丰年’,下雪不该是一件好事吗?”


谢嫣然怜惜地摸摸她的头,叹息道,“傻姑娘,一场大雪是瑞雪,两场大雪是瑞雪,三场四场,断断续续个把月的雪就不是瑞雪了。”见黛玉依旧满脸懵懂,她继续解释道,“大雪会压垮百姓们的屋子,百姓没有屋子住,便会受冻。即便屋子还能支撑,雪后天气寒冷,普通老百姓又如何像大户人家每日不停地烧炭?便是最便宜的木柴,这样大的雪,也十分难得。何况还有些人家三餐不继,不仅要受冻还要挨饿……”


黛玉从小娇生惯养,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哪里听过这些?今日听谢嫣然如此一说,不由眼眶通红,泫然欲泣。


谢嫣然最见不得她如此,忙寻了其他事情转移话头,方舒了一口气。


谁知吃了晚膳后,她正与久未归家的墨染商议赈灾一事。寒冬腊月,河里都结了冰,水路难行。陆路又路途遥远,加上雪天路滑,难以前行,因此朝廷的拨下的赈灾物资竟然一时无法到达。眼看着城中灾民越来越多,极易引起暴乱,墨染心里愁苦,却一时束手无策。


这时黛玉袅袅娜娜地走了过来,将手里捧着的小匣子放在了墨染的桌案前。“这是爹爹给我傍身的银两,我问过管家,该是够王爷撑过一段时日的。”


墨染缓了一会,方明白黛玉话里的意思,笑道,“再怎么艰难,本王怎好动用一个小姑娘的体己?”


“不是的,”黛玉认真地摇摇头,“这不是给王爷的,这是给那些受灾的百姓的。爹爹过世时,他们沿途祭拜,他们记得爹爹的好。这些银子可以去周边城镇买些应急物资,我今日下午去看了库房,库房里的粮食也有许多,也可以任由王爷调用。”


见她说得头头是道,墨染情不自禁笑了。黛玉歪了歪头,“王爷,我是说错什么话了吗?”


墨染笑着摇了摇头。


一直没有做声的谢嫣然嗤笑道,“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都知道拿出自己的所有体己,库房里的所有粮食来赈灾,城里那些富得流油的商人地主们却一毛不拔!”


黛玉皱眉道,“连王爷出面也没有用吗?”


这话一出,连谢嫣然都忍不住笑了,拉着她在自己身边坐下,道,“傻姑娘!”


黛玉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说了傻话,脸红地低下了头。


倒是墨染抚掌笑道,“我们不去问他们要,我定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出来。”


三人聚在一起商量了大半夜,直到黛玉困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,墨染才命谢嫣然带她回去好生休息。


第二日一大早,黛玉睡眼惺忪地被谢嫣然从被窝里拉了出来,洗漱好吃了早饭,穿戴整齐后,便带着下人们去府门口施粥。门口连夜搭建起来的粥棚仅略略挡住了铺天盖地的雪花,寒风如刀子般不断吹在人脸上。但是等待施粥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,那些人无一不是衣衫褴褛,面黄肌瘦。有些人甚至赤着脚踩在雪地上,脚上伤痕累累,脚趾冻得通红泛紫。黛玉忙命下人将府里绣娘连夜做的棉鞋也一双双分发下去。


但她终究只有一个人,力量有限,棉鞋很快就分发完了,粥桶也很快就空了,而后面排了很久的队,依旧饿着肚子的人还有很多。谢嫣然与墨染有事出去了,她独自回房,趴在炕桌上郁郁不乐。今日她是独自一人带着下人们在门口施粥,并没有带上雪雁和紫鹃。因此她们并不知道为什么黛玉神采奕奕地出门,回来就蔫成了这样。黛玉这样低落的心情持续了很久,连午饭都没用,下午在小书房里哗啦啦翻了半天书,也没见她翻出什么来。


等到了晚膳时候,墨染和谢嫣然都回来了,带她到书房说了半天话,又好好安抚了她一番,她才重又高兴起来。


唯独紫鹃一边帮她铺床,一边忧心忡忡道,“今日姑娘不该这样抛头露面的,若是让府里知道了,少不得要说咱们不知礼数。还有那些银钱,可都是林大人留着将来给姑娘傍身的,姑娘如今全花了,等回了府,那日子可如何过?咱们出来也许久了,琏二爷也不催催老太太,让老太太早些来接我们回去。姑娘也好勤快点,多往府里写写信,省得整日里胡思乱想。”


黛玉正由着雪雁帮她更衣,闻言笑道,“前些日子,琏二哥哥倒是提过要在年前赶回去,你若是也想家了,我便去跟他说一声,让他将你一并带回去。”


紫鹃听她这么说,手里一顿,顿时眼眶就红了,哽咽道,“姑娘不用拿话气我,我一心为姑娘的,若有半点私心,天打雷劈,不得好死!”


“你们说什么呢?”谢嫣然拎了一个小食盒掀帘子进来,坐在炕边招手喊黛玉,指着小盒子里的一碗姜汤和一碟子糕点道,“今日冻了大半个上午,我听说你午饭也没用,晚饭也未曾好好吃,就过来看看你。”


黛玉靠着她坐下,乖巧地小口小口喝着姜汤,就听谢嫣然问她,“刚刚你们说什么呢,什么‘死’啊‘活’的?”


黛玉还未说话,紫鹃就先凑过来笑道,“哪有说什么,谢姑娘听错了。”


“是吗?”谢嫣然淡淡地回了句,并不往下说,只捧了茶杯,看着黛玉吃糕点,又温柔嘱咐道,“今日早些睡,再辛苦个三五日吧,也就差不多了。”


黛玉摇摇头道,“不辛苦。”


果然,接下来几日排队的人更多了。库房里的米粮布匹肉眼可见地减少,绣娘们一个个也熬得眼睛通红,但仍旧是杯水车薪。正在黛玉心急如焚之际,突然有小厮回来禀告说,城东的张财主家搭了施粥棚,城西的李富商眼红,不仅搭了施粥棚,还每人给一个杂粮馒头,城南的钱乡绅不想被比下去,不仅施粥赠馒头,还每人给一件棉袄。


你道怎么会如此?原来这些乡绅富户们虽然富得流油,但都是“不见兔子不撒鹰”的主。虽然筹措赈灾银两也算是惠及于民的大好事,但要从他们嘴里掏出几块肉来,哪有这么容易?不然从古至今哪有这么许多的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?


况且墨染身份尊贵,又代表着皇室,哪能如此纡尊降贵地舔着脸去问别人要钱。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贾琏了。墨染第一次觉得,这个贾琏也是一个妙人。虽出身富贵,但是舍得下脸,办事油滑爽快。墨染吩咐他去将黛玉正在施粥的消息传出去,他去与人吃了顿饭,便满城都知,盐课林老爷的孤女为祈父亲在天之灵,已经连续施粥好几日了。听说连王爷都称赞她是“巾帼英雄”呢。他又悄悄透露,到时论功行赏,能够被提拔为皇商也说不定呢。


古来士农工商,商人为末,但在最末的商人里,也是分三六九等的,其中皇商自然是商人里的佼佼者了。做了皇商,身后依靠的便是皇室,如此一想,众人心里难免热血沸腾。连夜回去吩咐家里下人们筹措米粮布匹,搭建施粥棚。更有人为了能在王爷面前留下好印象,命人将一袋袋赈灾物资堆到了府县衙门里,墨染倒也没拒绝,命人一一登记,收入库中。

 

如此一来,暂且解了墨染的燃眉之急,好无后顾之忧地去筹措灾后重建之事了。


先前墨染查出知府勾结当地官绅,中饱私囊,一气之下捋了他的官职。那知府昏聩无比,手下并无可用之人,墨染只得暂代知府之职,等待新一任知府年后上任,本就事务繁杂,如今又要操心灾后重建,春耕等事,忙得不可开交,直到了大年三十的下午才堪堪赶回了林府。

 

今年是林如海新丧的第一个新年,家里不能见红,不能宴饮,不能吃荤腥,因此这个年倒也过得便宜。年三十的时候,谢嫣然与黛玉在里间,贾琏与墨染在外间,几人带着仆妇丫鬟们吃了一顿团圆饭。贾琏摄于墨染威势,吃过饭后,借口累了,早早回去歇着了。倒是墨染命人撤了屏风,三个人坐在暖阁里守岁聊天。


子时将近,外面稀稀落落地响起了炮竹烟花的声音,谢嫣然携着黛玉一起开了半扇窗,就着窗口看了会,觉得没什么意味,也就罢了。墨染招手命人拿进来一个小托盘,托盘上放着几个靛青色荷包,墨染从其中拿出最大的两个,给谢嫣然和黛玉一人递了一个,其余都命人分发给下面的丫鬟仆妇们了。他笑道,“三人之中,我最年长,这算是为兄的一点小小心意吧,祝两位姑娘来年能够平安顺遂,吉祥如意。”


谢嫣然和黛玉都站起来双手捧过荷包,双双回礼,“祝王爷降福无疆,德泽光被。”


黛玉将先前备好的一双精美皮靴送给谢嫣然,乐得谢嫣然当时就穿在了脚上。又送了墨染一幅古画,他们毕竟男女有别,黛玉不好送些亲手做的东西,又从谢嫣然那里知道墨染十分喜欢书画,便亲自去库房寻了一幅古画,果见墨染也十分欢喜。


嫣然送了黛玉一把随身多年的匕首,那是她游历海外时从洋人手中得到的,倒没什么大用处,就是好看,送给小姑娘家正合适。墨染送了她一个宫中积年的老嬷嬷和两个长得聪明伶俐的小丫鬟。据说那嬷嬷和小姑娘都是在皇后娘娘身边待过的,十分的贴心可意。


热度(169)
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